云顶国际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率先在国内开展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PTS)的相关研究和环境监测标准方法体系的建设,在环境分析方法与仪器设备研制、污染分布与演化趋势、污染物形态与环境化学行为以及生态毒理效应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基础性的系统研究,在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的奠基性贡献,为我国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的环境管理及污染控制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实验室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环境与健康研究的重大需求,在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分析方法、环境化学行为、毒理与健康效应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推动我国环境化学与毒理学学科的发展、支撑国家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云顶国际和中科院生态中心的合作过往

2020年9月21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云顶国际签订了创新研发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致力于推动现代科学分 析仪器以及创新研发在生态环境与健康中的应用。同期双方举办了技术研讨会,在持久性污染物分析方法建立及标准化、区域性污染物监测技术及创新、环境样本前处理装置开发以及仪器零部件设计等领域达成项目合作意向,并就此围绕相关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目前中科院生态中心与云顶国际中国创新中心密切合作,围绕以下课题开展深度合作并取得优异的阶段性成果:
1. 环境重金属在线富集及分析装置的研发:SPE-LC-ICP-MS分析系统
2. 新型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数据库的开发
3. 新型(溴系&磷酸酯类)阻燃剂人群内暴露与健康效应的关联研究
4. 3D打印技术在MALDI-TOF MS靶板材料上的研发及应用
5. 水中一价汞金属形态在SPE-LC-ICP-MS分析系统
6. 新型卤代多环芳烃人群内暴露与健康效应的关联研究
7. 防晒和隔离类化妆品中紫外线吸收剂靶向定量分析方法及其经皮渗透性的潜在新陈代谢和蛋白质转运机制研究

其中,环境重金属在线SPE-LC-ICP-MS分析系统和新型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数据库已完成商品化开发,目前已在中国市场销售,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中心拥有云顶国际系列的多类分析仪器,并广泛应用于环境毒理领域的相关研究当中。包括多代云顶国际质谱的经典产 品,如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GCMS-TQ8040,GCMS-TQ8050和GCMS-TQ8050NX,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LCMS-8050,LCMS-806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2030等质谱产品十余台,以及各类色谱,光谱等产品30余台。

云顶国际系列产品一览: